2016年,羅源縣堅持以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會精神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、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,堅持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和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,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,狠抓各項工作落實,經濟穩步增長,民生持續改善,社會保持穩定,黨的建設不斷加強,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。
一、綜 合
201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95.2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(以下簡稱“增長”)6.5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38.8億元,增長5.5%;第二產業增加值116.5億元,增長5.6%;第三產業增加值39.9億元,增長10.3%。第一、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9.9%、59.7%和20.4%。
物價漲幅控制在合理水平,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.2%。八大類商品呈“五漲三降”的態勢:食品煙酒類上漲3.4%,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.2%,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.9%,衣著類上漲0.3%,醫療保健類上漲0.4%,居住類下降1.6%,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.3%,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.2%。
二、農 業
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.66億元,比增5.5%,第一產業增加值38.8億元,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.51億元,農業增加值11.23億元,比增4.0%;林業增加值0.48億元,比增37.5% ;牧業增加值2.16億元,比增0%;漁業增加值24.98億元,比增6.8%。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888.2公頃,比上年減少71公頃;全年糧食總產量37437噸,比降0.43%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。推進產業化、標準化生產,年末全縣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,實現總產值9.36億元,實現銷售收入9.21億元
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:
產品 |
2016年 |
比上年增長% |
糧食 |
33437噸 |
-0.4 |
油料 |
208噸 |
4 |
茶葉 |
8151噸 |
9.7 |
水果 |
11631噸 |
4.8 |
蔬菜 |
92752噸 |
3.7 |
食用菌 |
110654噸 |
12.4 |
水產品 |
162950噸 |
6.9 |
主要畜牧業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數如下:
產品 |
2016年 |
比上年增長% |
肉類總產量 |
11686噸 |
5.2 |
其中:豬肉 |
8983噸 |
1.7 |
牛奶產量 |
683噸 |
7.1 |
禽蛋產量 |
2431噸 |
6.2 |
豬年末存欄數 |
69352頭 |
17.2 |
羊年末存欄數 |
40471頭 |
0.6 |
牛年末存欄數 |
5593頭 |
0.5 |
三、工業、建筑業
工業經濟平穩增長,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39.99億元,增長9.8%;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09.4億元,增長5.5%,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72.8億元,增長5.5%,工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56%。全縣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25家,其中產值超過億元企業達20家,完成產值266.7億元,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7%。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產值14.9億元,比增1.4%;重工業完成產值325.1億元,比增10.5%。產銷銜接較好,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314.7億元,比增12.3%,工業產品銷售率92.6%。工業轉型加快推進,寶鋼德盛、華東船廠、金閩煙葉等一批企業技改項目加快實施,閩光鋼鐵年產60萬噸高速棒材生產線、創隆電器、匯昌紡織等項目建成投產,寶鋼400系高端產能、華能羅源電廠一期、南鋁總部經濟二期、德勝高檔墻地磚一期等項目推進順利,藍海汽車、博美生物、宇星實業、藍海灣游艇等企業重組步伐加快,中高端產能比重持續上升。
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.36億元,比上年增長7.3%。全縣18家資質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9.9億元,資質內建筑企業全年施工面積 195.3萬平方米,房屋竣工面積30.1萬平方米。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
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.8億元,比增0.4%,其中,第一產業投資8.3億元,比增34.9%;第二產業投資54.8億元,比增7.5% ;第三產業投資67.5億元,比增118.3% ;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7.2億元,同比下降84.6%。全縣65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8.6億元,其中32項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4.5億元,實現項目交地5200畝。26個市百日攻堅行動項目,累計完成投資30.88億元。12個市攻堅行動征遷交地項目,完成交地4835.5畝、拆遷面積2.1萬平方米、海上網箱拆除4.6萬箱、海域面積交地5.5萬畝、拆遷戶數892戶。推動開工項目7個,促進項目提速29個,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個,實現項目竣工6個。32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3.65億元。
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4萬平方米,下降8.1%,其中住宅34萬平方米。商品房銷售額15.8億元,下降9.9% ,其中住宅14.4億元。
五、貿易、旅游
消費市場繁榮興旺,全縣限上零售企業由47家增至73家;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.2億元,比增8.9% 。限額以上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.6億元,比增9.7% ,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.6%。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,針紡織品類類商品零售額比增50.4% ,兒童玩具類比增27.8%,鞋帽類比增23.4%。
全年接待游客87.69萬人次,比增23%,創旅游收入11.43億元,比增23.1%,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名。新增5D飛行影院、海洋浮潛館、白鯨館、深海奇幻世界等旅游項目。建成旅游集散(服務)中心,建筑面積約4114平米,生態停車場2096.6平米,機動車停車位23個,其中大巴車位6個。
六、對外經濟
2016年全年簽約和對接項11項,合同外資1.1億元,與上年持平。實際利用外資(按驗資口徑)3397萬美元,比增0.18%。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0456萬美元,同比下降26.7% ,其中進口總額 15242萬美元,同比下降34.36%;出口總額5214萬美元,比增13.39%。從出口主體看,外資企業出口2535.8萬美元,內資企業出口1930.4萬美元。從出口方式看,一般貿易出口5214萬美元,比增13.39%。全年新批增資項目2項,新批投資總額874萬美元,合同外資294萬美元。
七、郵電
全縣完成電信業務總量7420萬元、郵政業務總量1193萬元、移動業務總量12563萬元、聯通業務總量3751萬元。年未共有郵政局(所)11處,郵路總長度159公里,農村投遞路線862公里,年未全縣電話機交換機總容量8.5萬門;固定電話用戶數2.6萬戶;移動電話用戶22.75萬戶;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.76萬戶(移動、聯通、電信)。
八、財稅、金融
財政收入快速增長。全縣財政總收入14.3億元,同比下降8.9%,其中: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.9億元,同比下降18.5%。全縣財政總支出28.5億元,增長6.4%,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.4億元,增長26.7%。金融機構存貸款平穩增長。2016年末全縣有金融機構(不含保險和證券機構)9家,其中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9家;各類金融機構營業網點34個。2016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(人民幣,下同)110.2億元,比上年末增長30.5% ,其中儲蓄存款余額57.3億元,比增20.8%;單位存款余額47.9億元,比增40.4%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53.8億元,比增13.95%,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4.8億元,同比下降2.81% ;中長期貸款余額118.9億元,比增19.95%。全年人壽保費收入9133.2萬元,比增0.15%;健康險保費收入402.8萬元,比增27.7%;意外險保費收入843.3萬元,同比下降1.63%。人壽險賠付支出1226.4萬元,比增40.9%;健康險賠付支出282.1萬元,比增24.4% ;意外險賠付支出801.3萬元,比增56.6%。
九、文化、衛生
2016年末全縣共有縣級文化館1個,博物館、紀念館1個,收藏文物2316件;公共圖書館1個,總藏書書籍10萬多冊,電子書2萬多冊;鄉鎮綜合文化站11個,農家書屋189個。
2016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18家(含計生服務站1家),其中醫院14家;衛生機構床位1058張,其中醫院床位1058張;全縣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23人(其中村醫282人,個體醫89人),其中醫生414人,注冊護士609人。2016年末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3.8張,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8人。全縣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,衛生技術人員34人;鄉鎮衛生院10個,衛生技術人員311人。2016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18.99萬人,參合率99.99%。
十、教育、體育
2016年末全縣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,專任教師135人,在校生1613人,學年初招生627人。有高中4所,專任教師290人,在校生2865人,學年初招生977人。有初中14所,專任教師651人,在校生5753人,學年初招生2044人。有小學36所,專任教師1152人,在校生15368人,學年初招生2679人。有幼兒園53所,專任教師475人,在校生8052人 。
2016年末全縣有體育場館2個,全民健身路徑212條,比增14%,其中農村健身路徑167條,比增11.3% 。全年舉行縣以上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18項。
十一、人口與人民生活
2016年,全縣總戶數78228戶、戶籍人口266545人,戶籍人口比上年增加2012人,平均每戶3.4人。男女比例:100:91.36,男性139289人,占52.26%;女性127256人,占47.7%;男比女多12033人。全縣出生人口4042人,出生率15.16‰;死亡人口1554人,死亡率5.83‰;人口自然增長2488人,人口自然增長率9.33‰。全縣遷入2196人,遷出2755人,遷出多于遷入559人。
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,在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下,以及強農惠農政策的保障下,居民收支平穩增長,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20元,比增7.8%,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246元,比增6.3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0元,比增7.0%,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04元,比增5.6%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.2%。八大類商品呈“五漲三降”的態勢:食品煙酒類上漲3.4%,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3.2%,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.9%,衣著類上漲0.3%,醫療保健類上漲0.4%,居住類下降1.6%,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.3%,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.2%。新增城鎮就業2568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.51%,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6323人。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居全市前列,城鄉“低保”、農村“五保”、革命“五老”等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。
十二、環境保護
2016年羅源縣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100%,全縣14個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%,八井水庫等縣級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%;敖江流域(羅源段)干流國控、省控監測斷面、交界斷面水域功能達標率均達95%以上,花園溪、蘭水溪水質達標率為16.7%、39.6%(未去除下雨天氣自然超標數據),中房溪、霍口溪、南溪水質良好,水域功能達標率為100%。環境噪聲年均值54.5分貝,交通噪聲年平均值70.4分貝。區空氣綜合質量指數2.82,空氣質量一級達標261天,二級達標105天,達標率100%。城區空氣中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(PM10)均值分別為11微克/立方米、25微克/立方米、42微克/立方米,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,可吸入顆粒物達到二級標準。建成區區域環境噪聲年均值54.5分貝,比上年下降0.6分貝,維持在較好水平。交通噪聲年平均值70.4分貝,與上年上升0.9分貝,存在輕度污染。敖江流域羅源段水質總體良好,主干流霍口溪、傍尾溪斷面水質均值達標。羅源城區3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%,與上年持平。內河南溪煙廠橋斷面水質達標率100%,起步溪、五里溪存在不同程度超標。羅源縣近岸海域F13監測點位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、活性磷等。
注:1、公報中所列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據,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,均不做機械調整;
2、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、增加值,工農業總產值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;
3、戶籍人口數由縣公安局提供。